中國監理:說了不算,字得簽!責得擔!
這葉孤舟上,裝載著形形色色的監理人,本來行駛在海上就異常艱難,然而,“安全監理”的負荷又逐漸增加,更是給這一葉孤舟能否到達目的地,增添了幾分懸念。
在中國,多數建設方請監理的目的只是為了質量、安全,把監理人當作質檢員、安全員;投資和進度你管不了,基本上都是建設方說了算,最終監理只落下了一個簽字權。
你不干,多的是人干,換個監理人很簡單!這就是現階段中國監理人的真實寫照。
尷尬的工程監理,又要左右逢源,又要左右為難,使安全質量管理,模糊不清。
最重要的一點是,一旦發生了安全事故,你就是替人“背黑鍋”的。
監理人在工作中的普遍感受的是“沒權”,難以以公正、獨立的角色,維護公共利益,建設監理在一些地方往往形同虛設,不少監理人員“不能、不敢、不愿”盡職。想管,但力不從心。
對監理的處罰除了較多的是監理單位停業整頓、監理單位資質降級、監理人員限定執業年限。
這其中固然有監理人失職所致,但也有監理人被錯誤處罰的,他們無可奈何…
現在有一種傾向,工地上發生安全事故,往往是先拿監理示問。
法制社會,竟然無處申冤!還有王法嗎?還有法律嗎?
2工程監理制度是從國外借鑒來的,在我國被隨意肢解、涂改成了中國施工監理,再結合中國特色演變成這種模式。
監理制度自1988年試點開始,于1996年在建設工程領域全面推行至今,社會對監理人始終是褒貶不一,爭議紛紛,以至于,如今提出取消強制監理的呼聲日益漸長。
1989年7月建設部印發了《建設監理試行規定》推廣階段內容為11項工作任務,由此而形成了“三控制、一管理”。
2002年7月發布《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監理管理辦法》(試行)逐步提升了監理旁站工作的規定。
至此,“安全”被正式納入工程監理的范疇。監理業務的范圍及監理工作的風險急劇增加。
2014年8月25日,住建部發布《建筑工程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追究暫行辦法》。
你管的項目,在若干年后出事,一樣可以追究你的責任,退休了也不例外。
2017年7月18日,住建部發布《關于促進工程監理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意見》,明確對于選擇具有相應工程監理資質的企業開展全過程咨詢服務,可不再另行委托監理。
以上這些文件均是給監理增壓的。為了規范行業行為,政府部門煞費苦心。但是,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。根本原因不在這。
2018年4月23日北京市發布《關于進一步改善和優化本市工程監理工作的通知》規定:對于總投資3000萬元以下的公用事業工程(不含學校、影劇院等項目),規模5萬平方米以下成片開發的住宅工程,可以不實行工程監理。
隨后,2018年9月3號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局發布《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》和《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》的通知。
監理工作原本就已很繁重,責任很大,政府部門不聽監理人的呼聲也罷!還在頻繁的發文增加難度。
之后,上海,北京,廈門等地相繼發文。
以上就是工程監理行業30年的發展之路…3
安全生產重要嗎?這還用問,當然重要了。
這不,在兩年前發生的事故中,如今又被翻出來,33名總監被停職!
已經過去的舊賬又從新翻開,來進行處罰,請問你們當初干嘛去了?
9月27日,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外發布“1•25”較大坍塌事故調查報告,22名事故責任人被追責。事故發生后,相關人員采取非常規手段,銷毀事故有關證據,篡改事故發生時間,謊報稱事故。
最終,監理公司及其相關人員遭受行政處罰。
然而,在質量安全方面卻受制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,使監理單位很難獨立、自主的開展監理工作。
監理既要為業主的責任背鍋,又要為施工單位當質檢員、安全員,有時還要被有關部門的訓斥;地位很尷尬、處境很艱難,里外不是人。
目前的混亂管理局面艱難,并繼續著…
從監理行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看,久病不愈,如此繼續發展,監理行業的發展令人堪憂。
監理制度,最主要的目的是為業主提供專業服務,使業主不必成立專門的管理隊伍,但這個目標沒能實現。
施工方能夠拿到工程,往往與建設方的關系妙不可言。
建設方不規范,是一個普遍的現象,這就給監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,不管,就是失職,管了,又是自討沒趣。
按理說,既然委托了監理,業主方就不應再插手現場的管理,但實際絕大多數的建設方并未真正放手,而是從骨子里就對監理人不信任、不尊重,總是懷著各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和企圖以各種方式插手。
如:某大型房地產項目,建設方一方面委托了監理,另一方面自己又組建龐大的工程管理部,全面參與現場的各種管理。
困境的根源是在于,施工方和監理方的低價中標,監理方的低價中標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講過,本文暫且不論;
施工隊老板為了賺錢或多或少都會往偷工減料方向走,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現場質量得不到保證,監理工作就壓力大了。
最終的結果就是監理吃點工作餐,補點加班費,施工單位偷工減料一點,在質量底線之上的東西大家都心照不宣。
這就是現階段監理行業的整體現狀,再加上今年整體經濟的不景氣,監理行業的發展前景已經十分暗淡,或許隨著行業的發展被市場淘汰出局也說不準。
一旦發生較大、重大的安全質量事故,監理就要承擔責任。監理是他們逃避自身責任、嫁禍、栽贓陷害監理人的常見伎倆和把戲。
在監理工作中,我覺得講究“監理藝術”也許更勝過監理技術。
同時大力宣傳我們行業中的優秀監理單位和優秀的監理人,將他們的事跡廣為流傳,使社會對監理有新的認知。
總之,在未來監理行業轉型升級中,只有讓監理回歸了工程咨詢或項目管理的位置,才能讓監理“鳳凰涅磐”。
希望中國建設工程監理行業的春天早日到來。